您好,欢迎光临知青回家网站!
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

阔别40多年,茅山知青们“回家了”:这里的变化,太大!

更新日期:2020-12-29 10:57:16

人生难忘茅山情。

几十年,弹指一挥间,很多事物逐渐暗淡消失,但那段茅山知青的经历,闪耀着永不褪色的光芒。

最近这些年,茅山知青们返回当年知青点的次数越来越多,每次回去,他们都强烈地感受到那里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。

1

难走的山路变成了“网红路”

四五个小时的路程,如今只要一个多小时

1977年7月份,刚刚高中毕业的胡一平上山下乡来到茅山林场,成为华兴工区知青点的一名知青。四十多年后,她和十多名知青相约重返知青点。为了体验当年下乡时山路颠簸的感觉,他们决定不走高速,不走省道,就走原来的下乡路。

一路上,正在大家回想当年的山路如何蜿蜒崎岖时,眼前忽然一亮——这路,早已不是当年羊肠小道,而是变成了一条平坦大道。

当年,我们从常州城到茅山知青点需要五个小时,现在,我感觉转眼间,一个多小时就到了。

崎岖不平,石子路,行路难,这是茅山留在知青脑海里最深的印象之一。63岁的姚华萍和同年的秦丽娜是1976年到原茅山公社林山大队石墩头知青点(夏林村)当知青的。

她们回忆,当时从常州城到茅山知青点每天只有两趟客车,要想回城必须提前等。如果遇到天气不好,这两趟客车还会停运。

几十年过去,当年的小道已然成为平坦宽阔的大道,一些路段也成为“网红路”,比如“乐道金坛之绿野仙踪”公路,不仅成为游客们青睐的打卡地,还在交通运输部“最有诗意的路”评选活动中获得第一名。

2

原来消息闭塞,通信落后

现在变成新一代移动通讯产业的“论剑之地”

当年茅山交通闭塞,姚华萍和秦丽娜在知青点工作生活的那段时间,很难看到当地村民出山进城。除了交通,通信也不方便。

那时候没电话,很多知青长时间无法与家人联系。个别知青后来想了一个办法,托班车的司机捎纸信,或带口信。

因为通信不便,秦丽娜整整一年没有和家人联系过。恰好有一次,她因表现优秀,作为知青代表到常州城开会,才回了一趟家,见了家人。

当时,人们遇到急事一般喜欢用发电报的形式联系。一天深夜,邮电所吴师傅收到从常州城里发来的电报,内容显示一位知青的家人病危,要其尽快回去。

各个知青点没电话,为了让那位知青赶上第二天最早的班车,吴师傅半夜赶山路送电报。茅山上经常会有野狼出没,我们都劝他第二天再去,但吴师傅坚持要将电报第一时间送达。

2019年,金坛区在全省范围内率先举办新一代移动通讯产业峰会,举办的地点就在茅山。

今年的9月17日,金坛区在茅山举办“2020新一代移动通讯产业发展金坛茅山峰会”,再次聚焦最新移动通讯发展关键课题,助推5G加快发展。如今,茅山早已和全国最新一代通信技术紧密相连。

联系电话:13452392628 张先生
客服微信:hxbj772456482(添加请注明来意)
联系QQ:2278269183
公司地址:重庆市经开区桃源路89号1单元2608号

Copyright © 重庆和祥保健食品有限公司    渝ICP备19016552号

优巴兔提供技术支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