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,欢迎光临知青回家网站!
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

重庆知青史话:万州主城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老照片

来源:知青回家——重庆和祥保健食品有限公司欢迎你加入《知青回家》相聚营www.zhiqinghuijia.cn, 更新日期:2021-01-22 18:54:36

岁月远逝,精神永存

重庆万州主城区

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老照片剪辑

 

重庆市万州主城区(即原万县市,不含原万县。上世纪90年代中期,原万县市、原万县经两次行政建制调整,而后撤并组建为重庆市万州区)知青上山下乡,起始于上世纪50年代中期,结束于80年代初,前后历时25年。

 

1956年,原万县市273名初中毕业生徒步城口县参加合作化运动,成为时代先行者,亦为本地知青上山下乡的肇始。此后至上山下乡动员工作结束的1981年,万州主城区共有17000多名知青上山下乡,落户周边各县及市郊农村。

 

1964年以来,万州主城区下乡知青在农村加入党团组织2500多人,选进社队领导班子450多人,担任会计、农业技术员、农机员、赤脚医生和民校教师等4000多人。他们中还湧现一批知青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,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鼓励和表彰。万州主城区下乡知青在农村广阔天地显作为、露身手,以澎湃热血和辛勤汗水谱就青春华章,彰显“为国分忧、吃苦耐劳、无私奉献、执着进取”的知青精神,为建设新农村作出积极贡献

 

1968年底,毛主席发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指示,因“文革”停顿两年的知青上山下乡工作重新开启,万县市迅速掀起上山下乡高潮。1969一1971年间知青上山下乡10206人,占历年上山下乡知青总人数的60%,平均每年3402人;其中1970年4222人,为历年上山下乡人数最多的年份。其后,知青上山下乡人数最多的年份是1975年2437人,最少年份是1973年270人。

岁月流淌,知青一代正在老去。上世纪50年代下乡的老知青多近耄耋之年;60一70年代下乡的知青多成花甲老人,年长者已过古稀之年。人的肉体终归消失,精神却可永存。正视上山下乡历史,教育好下一代,厘清模糊认识,是我们一代知青的责任。

今随文配发万州主城区知青上山下乡老照片33幅,照片时间跨度自上世纪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后期,以唤醒对知青上山下乡的整体真实回忆。

行文配图至此,心中升腾的一个愿望日益浓烈:愿知青精神世代相传,我们的后辈一代比一代强!

\

1956年,万县市(今万州主城区,后同)青年学生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,上山下乡到城口县参加农业生产,成为万州区最早的落户知青。图为当年举行的欢送大会会场

 

1956年,万县市273名初中毕业生,经短期培训后从万县市步行到城口县,分配到各乡村合作社任会计。因绝大部分是女青年,当地人称之“会计妹”。进入60年代,这批老知青陆续转为机关、企业职工,成为城口县各行各业的骨干人物。图为万县市党政负责人与赴城口县的部分知青、知青家长合影

 

欢送会后,万县市市民举着“欢送我们的先行者”横幅,送别首批上山下乡知青奔赴城口县

 

为改变边疆、农村的落后面貌,党和国家鼓励机关事业单位的青年干部支援边疆或上山下乡。图为1958年2月25日共青团万县市委机关欢送王行发、蒯文中二人上山下乡合影

1964年初,万县市成立安置城市下乡青年领导小组办公室,组织动员未能升学的初中毕业生和往届社会青年上山下乡,落户地为城口县、巫山县。1964一1966年的3年间,万县市共动员上山下乡知青791人,其中1964年327人、1965年254人、1966年210人。图为1964年5月14日万县市市长王汝章(前排左4)等党政群团领导与上山下乡知青合影

 

上世纪70年代初,万县市某次欢送暨动员知青上山下乡大会会场一角,会场在万县地革委大礼堂(今名万州大会堂),参加大会的人员为响应下乡知青和家长、已下乡知青代表、接受知青的大队支书代表,以及未下乡知青

 

中共万县地委副书记、地革委副主任王一纯在知青上山下乡动员暨欢送大会上讲话

 

中共万县市委书记、市革委主任张荣江(1970.12-1973.03在职)在知青上山下乡动员暨欢送大会上讲话

 

中共万县市委副书记、市革委副主任杜景福在知青上山下乡动员暨欢送大会上讲话

 

在知青上山下乡高潮中的欢送彩车、乘送车

 

更多详细内容请查看网址:http://www.jpwzwz.com/news/jpwz38c9wtg6.html

来源:夏禾的美篇,转载时有删节

联系电话:13452392628 张先生
客服微信:hxbj772456482(添加请注明来意)
联系QQ:2278269183
公司地址:重庆市经开区桃源路89号1单元2608号

Copyright © 重庆和祥保健食品有限公司    渝ICP备19016552号

优巴兔提供技术支持